• 1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永昌南路15号

    邮编:

    手机:15386112333

    Q Q:1970228376

    邮件:1970228376@qq.com

沉管下沉
  • 集水井沉井如何套定额?
    来源:江苏沉管施工公司  日期:2019-12-21 10:04:05  点击:83  属于:沉管浮运

      有条件时,还可以在沉井顶部加偏压重或水平拉力的方法来纠正。)增加偏土压或偏心压重纠偏法在沉井倾斜低的一侧回填砂或土,使该侧产生的土压力大于高侧的土压力,也可在沉井倾斜高一侧压重使该侧刃脚下的应力增大,从而达到纠偏的作用。)沉井位置扭转时的纠正方法沉井位置如发生扭转,可在沉井的对角偏挖土,借助于刃脚下不相等的土压力所形成的扭矩,使沉井在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其位置。沉井封底浇底板沉井下沉达到设计标高,并经—d观测证明下沉已稳定,或证明在d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mm时,即应进行沉井封底。
      沉井施工脚手架搭建规范:验收合格后,并挂验收合格牌搭设部位搭设人验收人验收日期验收合格标示,方可使用。脚手架挂牌实行两种颜色。蓝色表示脚手架已经过检查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使用。红色表示脚手架未搭设完成或不合格,不得使用;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天气原因等,禁止攀爬,也使用该牌。脚手架管理要求架体搭设前,项目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上级审批。项目总工程师应组织方案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现场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方案执行。从事建筑现场钢管脚手架搭设的分包单位,必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脚手架作业分包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超越资质许可范围承接业务或进行资质转借挂靠等违法行为。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水力机械设备由水泵进水管路水力冲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排泥管路组成。每套英寸水力机械包括一台D型水泵,水力冲泥机水枪支台,水力吸泥机Фmm台及相应管路。排水下沉的关键在于泥泵排水能力和控制沉井位移,尤其是初始下沉阶段至关重要,它是沉井下沉的奠基段,既能检验沉井下沉方案的可行性,又能检验第一节下沉的控制措施。冲泥时,可先在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下方一般均选在控制线区域内锅底中央,冲挖出一个直径约为~m的集泥坑。
    (6)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漏振或下料过厚,振捣过度,而造成模板变形,筒壁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或鼓胀。
      工艺流程如下池壁钢筋砼a施工程序清除池壁钢筋上水泥浆→施工缝凿毛→拆除池壁跟部吊模→绑扎池壁钢筋→验收钢筋→安装池壁模板→验收→准备工作→浇筑池壁砼→养护→拆除池壁侧模→继续养护。b池壁钢筋池壁钢筋绑扎关键是控制好钢筋的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控制池壁的钢筋顶部的高度,控制好池壁内外层钢筋的净距尺寸,保证整体钢筋的稳固。C模板工程池壁模板池壁模板的质量,直接影响池壁混凝土的质量水平,池壁模板设计模板的支搭高度与浇筑方式对模的强度测度稳定性进行计算,构造合理,结构稳定,易于装拆,操作方便。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为~mm,由四周向中央进行,振捣密实。混凝土采取自然养护,养护期间应继续抽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以上时,再将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和封堵。沉井下沉对周围土的扰动和破坏沉井下沉时,对沉井外围四周土体影响难以避免,土体破坏棱体范围内的有永久设施时,必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土体破坏棱体范围与沉井下沉深度土质施工方法以及沉井的平面形状有关。前期对铁路边坡用人工挖孔桩+锚杆进行支护,铁路列车荷重用钢大梁小梁传给直径m深m承重桩进行托换加固,边坡支护桩直径m深m,间距m设两道锚杆,由于回填土较厚,对沉井下沉对周围土体造成的破坏估计不足,当沉井下沉到—m标高时,铁路边坡支护桩发生了较大的侧向变形和垂直位移,支护桩锁口梁断裂,危及铁路的安全运行。
      沉井施工脚手架搭建规范:分段搭设高度不宜超过m,超过m应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梁必须选用不小于号的工字钢,悬挑梁的锚固端长度应不小于悬挑端长度的倍,悬挑长度不应过长。悬挑梁锚环端应设置两道锚环间距cm),锚环直径mm以上。每道钢梁端部设置φmm以上斜拉钢丝绳,上端吊环使用φmm圆钢预埋。工字钢锚固螺杆斜拉钢丝绳具体规格型号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依据方案及计算书最终确定。脚手架底部应按规范要求沿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悬挑梁上表面应加焊短钢筋以固定立杆,在横杆上方沿脚手架长度方向铺设木枋,并满铺模板进行防护。
      沉井施工钢筋绑扎规范:表-路面桥面钢筋及钢筋骨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mm)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版)>隧道明挖法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Ⅱ)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绑扎点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搭接时,中间和两端共绑扎三处,并必须单独绑扎后,再和交叉钢筋绑扎;主筋和分布筋,除变形缝处~列骨架全部绑扎外,其他可交叉绑扎;主筋之间或双向受力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单肢箍筋和双肢箍筋拐角处与主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双肢箍筋平直部分与主筋交叉点可交叉绑扎;墙柱立筋与底板水平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如悬臂较长时,交叉点。

友情链接